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

【轉貼|文化‧閱讀】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‧靈魂之間的對話

BY  · 2015-08-19

Share Button
手上的工作暫告一段落,偷得浮生半日閒,讀起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來。看到這個書名,或許會覺得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,因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,但加上「金寶湯」,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?(肯定不是食譜!)
20150819Book-Socrates
這本書的設計使用簡單紅白系,以金寶湯為設計藍圖,封面頗創眼,相信不少人飲過「金寶湯」,它的經典紅白包裝,不是人人也知道其出自Pop Art(普普藝術)大師Andy Warhol(安迪華荷),但即使不知道Andy Warhol,也很可能接觸過他的作品。近年網絡流行改圖,但早於數十年前,Andy Warhol這名「惡搞大師」便開始惡搞名人,包括瑪麗蓮·夢露、貓王、毛澤東等。
(來源:網絡圖片)
(來源:網絡圖片)
提到Andy Warhol,除了「金寶湯」外,多年前曾在明珠台看過關於他的紀錄片,他的人生充滿故事性,令人著迷,這名致力把藝術推向流行、商業化的美國藝術家,又曾致力搞地下電影及音樂,創作大眾認為色情、沉悶、無厘頭唔知佢想點的作品,當中更曾製作長達25小時的電影,看來有點自相矛盾,到底是要「流行」,還是要「獨特」?
相信對Andy Warhol來說,是要把獨特的藝術推廣至大眾,這正正是藝術的使命,也是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這本書的走向。作者筆下的兩位主角遊走於法國、蘇格蘭、荷蘭、台灣及香港等地的博物館、美術館,閒談藝術家們的作品,一問一答,簡單易明,並非嚴肅的藝術哲學書,而是一本藝術欣賞、品味生活的入門通識書,借助主角的尋常對話,讓讀者了解9位藝術家的背景及其作品,從探索過程,引領讀者去思考。
作者筆下的人物,尤如她自己腦中分裂兩個角色出來,當中Andrea提到自己最鐘愛的是梵谷,相信是作者的喜好。關於梵谷,他的作品不一定每個人也知道,但他的故事卻為人津津樂道,其中把耳朵割下來這部分更令我從小便印象深刻。在未閱讀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前,曾看過一部英國BBC製作的《梵谷:畫語人生》(Van Gogh: Painted With Words),由出演過《福爾摩斯/Sherlock Holmes》的Benedict Cumberbatch(班尼狄甘巴貝治)主演,看完以後,總算對梵谷的作品由來草略認識,深受這畫家的感動,也心痛他像悲劇的一生,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一書中便引述台灣作家余光中的所說:「他生前沒人看得起,死後無人買得起。」非常諷刺,因為這種悲劇使梵谷聲名大噪。
美國鄉謠歌手Don McLean便根據梵谷的作品《星夜》(The Starry Night,1889),於1971年創作歌曲《Vincent, Starry Starry Night》紀念梵谷,這首歌輕柔而憂傷絕望,像梵谷的心聲,歌曲旋律優美,成為跨時代的經典音樂,也是藝術的延伸。
除了梵谷及Andy Warhol,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還提及達利、羅丹、孟克、康丁斯基、莫内、達文西及畢加索,像帶讀者漫遊走世界博物館及美術館,去了解藝術是怎麼一回事,通過藝術讓靈魂之間對話,從思考之中,也去認識自己。作者何卓敏是香港藝術中心的市務及拓展總監,大概多年的市場經驗及藝術文化底子,讓她想到化繁為簡,引領讀者好奇地去「偷聽」主角們的對話,從而把藝術推廣至大眾。
去旅行時,我有時會逛美術館或博物館,一開始純粹好奇,事實上,也不太了解作者想表達甚麼,就真的只是隨便逛逛而已。到底那些逛美術館的人是不是為了裝樣子?於是我走進去找答案。
為甚麼要看這些藝術作品?他們都看到甚麼?欣賞甚麼?如果你也感到好奇,不妨看看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這本書。
書名: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作者:何卓敏
出版社:三聯書店
出售地點:各大書局(三聯、商務等)
售價:$138
書藉簡介:書中兩位主角Simone及Andrea,遊走於法國、蘇格蘭、荷蘭、台灣及香港等地的博物館、美術館。她們所討論的九位藝術家,包括達利、羅丹、孟克、康丁斯基、梵谷、莫内、達文西、畢加索及安迪華荷,都是伴隨及促成著藝術歷史發展的不朽人物,他們高低起伏的人生經歷、輝煌成就,所留下的曠世作品與他們的獨特個性及睿智聯為一體,豐富了我們的生命。
試讀第5章-梵谷:請按此
《當蘇格拉底遇上金寶湯》Facebook專頁:按此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